【财经分析】信用债收益率震荡下探 市场看多情绪逐渐升温
新华财经上海4月1日电(记者杨溢仁)近期,债市围绕资金面、股市表现和货币宽松预期波动,整体演绎下跌后的修复行情。其中,信用债表现可圈可点,收益率震荡下探。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析人士认为,进入4月份后,理财规模或由降转增,并进一步带动信用债的需求。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乐观情绪逐渐占据上风
公开数据显示,上周AAA、AA+等级信用债的平均票息为2.29%、2.51%,相比前一周分别下降了11BP、16BP。不仅如此,上周以来,各等级信用债收益率趋于下行(中枢约6BP),其中,低等级、长期限各券收益率的下行幅度相对更大。
具体而言,随着无风险收益率曲线的小幅下移,信用利差整体收窄,AA等级5年期信用债收益率的下行幅度最多达11BP;低等级各券的信用利差也迎来普遍收窄,例如,AA等级5年至1年、3年至1年期各券利率的收窄幅度分别达5BP和3BP;各期限等级利差同样收窄,且中长期收窄幅度大于短期,3年期AA至AAA等级利差最多收窄7BP。
“在货币宽松预期渐起,市场分歧有所减弱的大背景下,债券配置价值重现,各机构‘拉久期’操作开始增多。”一位机构交易员告诉记者,“目前,公司正持续买入信用债;基金多选择继续拉长久期,主要大幅增持1年期以上信用债。”
“进入4月,考虑到理财跨季后规模还将回升,并带来配置力量的增加,我们预计,后续中短端信用债的利差还将进一步压降。”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孙彬彬称。
另有多位业内专家向记者表示,展望4月,资金面的季节性宽松料成为利多债市的主线之一。首先,就外力层面分析,2月至4月往往是年内首次降准落地的重要窗口。回溯历史,2022年4月、2023年3月央行均宣布降准0.25个百分点,单次降准释放约5000亿元至5300亿元中长期资金;2024年2月则降准0.50个百分点,单次释放约10000亿元中长期资金。
另一方面,财政支出、政府债净发行的季节性规律同样是支撑4月资金面边际转松的重要内生力量。根据券商测算,今年2月至3月期间,政府债单月净融资规模高达1.69万亿元、1.52万亿元,且根据2月末央行资产负债表信息推断(截至2月末仍有约1万亿元政府存款锁定在国库),本轮资金“缴款-锁定-回流”周期可能在1个月左右,即2月的净缴款会集中在3月财政支出释放,3月则会在4月释放,这会对4月初与4月末的流动性形成额外利好。
城投债券仍受机构青睐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部分机构对信用债的后续表现释出了乐观的看法。
“展望二季度,信用债的确定性大概率高于利率债。”固收首席分析师靳毅说。
那么,跨季之后,信用债买什么?
“就现阶段而言,城投债仍是优选。”前述交易员直言,“一方面,近期城投债表现依旧不俗——上周信用利差收窄中枢约6BP,表现好于产业债(上周房地产行业利差走阔25BP,其余行业利差整体收窄5BP);其次,目前城投债2.5%以上的估值占比为21.2%,而‘产业+金融债’估值在2.5%以上的占比仅8.9%。”
再者,观察上周有投标倍数的城投债,1倍以上的投标量占比为99.38%,较此前进一步上升;而在产业债有投标倍数的主体中,1倍以上投标量占比为81.51%。就月度情况看,纵览3月所有信用债的投标倍数,1倍以上的投标量占比为92%——其中,城投债1倍以上的投标量占比为97%,产业债1倍以上的投标量占比为84%。
“在第五轮地方债置换已经开启的背景下,2025年城投债供给仍难放量,且上半年‘收益荒’将更加突出,建议投资者把握好布局节奏。”研究所固收分析师姜丹表示,“参考前期经验,低等级、长久期城投债的表现料将占优——其票息相对较高,利差压缩空间也更大。具体来看,可以就两个维度布局城投债,一是进行‘中短久期’下沉,2027年6月之前到期的城投债,违约风险较小,可首选票息较高的品种。二是对于负债端稳定的账户,可以拉久期至3到5年期城投债,优先选择流动性好、期限利差陡峭的主体。”
“在城投发债主体中,我们依旧看好在地方具有较高重要性、层级较高的平台,如豫航空港、华发集团、西安高新、鄂联投等。”孙彬彬说。
方向仍需更多消息指引
尽管市场情绪整体回暖,但也有部分业内人士提醒,在债市短期缺乏明确主线行情,市场反复博弈货币政策以及基本面边际变化的大背景下,看多信用债表现的同时仍需保留一份审慎。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1日收盘,银行间信用债市场收益率小幅波动。举例来看,中债中短期票据收益率曲线(AAA)3M期限下行2BP至1.90%,3年期收益率上探1BP至2.02%,5年期收益率稳定在2.11%附近。中债中短期票据收益率曲线(A)1年期回落1BP至7.49%。
“二季度债市会否迎来趋势性向好行情仍需更多消息指引和佐证。”一位券商固收部门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4月很有可能是长端利率启动下行的窗口,但在明确信号显现之前,市场情绪仍然不稳固。由此,在央行趋势性降准或者投放落地之前,个人维持债市呈现‘箱体震荡’的判断,出于审慎考虑,目前还是更建议各机构在负债端波动承受范围内,尽量选择更高利差保护的久期,以此规避情绪不稳定期的市场波动。”
“当然,各机构也无需过于审慎。毕竟,步入二季度,考虑到理财和基金往往会出现配债高峰,因此与利率债相比,信用债的机会相对更具确定性。”在靳毅看来,“现阶段1年至3年期信用债更有望受益于理财和基金的季节性扩容,收益率下行空间更大。纵观历史表现,二季度信用利差往往趋于收敛,假设后续降准、降息预期落地,或存款利率再次调降,那么必然将激发市场做多热情,彼时信用利差可能再次回到去年的低位。综上,若投资者二季度有进行1年至3年期信用债的配置需求,建议尽早布局。”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财界探秘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