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新闻 > 中国科技创新探索,是本土科幻最独特的灵感之源

中国科技创新探索,是本土科幻最独特的灵感之源

2025年06月04日65431

  第六届少儿科幻星云奖日前在哈尔滨揭晓,中国作家协会科幻文学委员会副主任、南方科技大学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主任吴岩的《爸爸的即时贴》获得短篇小说金奖。

中国科技创新探索,是本土科幻最独特的灵感之源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既是创作者,又是研究者,这一双重身份让吴岩对科幻的洞察兼具温度与深度。“1980年,我第一次来到哈尔滨,参加中国科普领域的重要会议,那时我只是一个中学生。如今,我们已经站在传统与未来的交汇点。”新华每日电讯记者专访吴岩,从中窥见中国科幻从“疏星点点”步入“群星璀璨”的蜕变。

中国科技创新探索,是本土科幻最独特的灵感之源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45年的“科幻梦”:从“一个人”到“一群人”

中国科技创新探索,是本土科幻最独特的灵感之源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记者:45年前,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学文艺暨少儿科普研究年会在哈尔滨召开,这是中国首次聚焦科学文艺与少儿科普的专业会议。您当时是以中学生身份参会,如今重返故地,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吴岩:置身哈尔滨友谊宫,漫步松花江边,我仿佛看见那个面庞稚嫩、满怀憧憬,与科幻小说开拓者肖建亨老师合影的自己。那时,中国科幻刚从沉寂中苏醒,参会者只有数十人,我是唯一的“少年代表”。如今,2025少儿科幻大会隆重召开,青年作家云集,女性创作者崭露头角,科幻不再是边缘的“小众游戏”。当年我们讨论的核心是“如何让科幻活下去”,而今天的议题已转为“科幻产业如何发展”。

  这背后是中国科幻从“破土”到“成林”的蜕变,不仅创作者数量增长,科幻作品的类型也更加多元化,年出版少儿科幻作品超百部。从以《三体》为代表的硬核宇宙叙事风靡全球,到“非典型科幻”探索科幻与各领域的创新融合,中国科幻正在突破单一范式,拥抱更广阔的可能。2024年,中国科幻产业总营收达1089.6亿元,其中游戏占比超六成,衍生品市场本土IP崛起,显示出产业生态的成熟与跃升。

  记者:《爸爸的即时贴》将科幻与考古精巧结合,它的创作缘起是怎样的?

  吴岩:陶寺遗址位于山西汾河东岸,是龙山文化晚期的一个大型中心遗址,其中,陶寺观象台有12根柱子。后来,我开始构思这个作品。

  故事里,小学生朱小果拿到爸爸发明的能回溯历史的即时贴,穿越到公元前2100年的陶寺,想发现观象台的秘密。这次穿越之旅让朱小果对科学探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也想借此强调保持好奇心和想象力是科技创新与生活快乐的源泉。

  “即时贴”的故事其实是我自己想写的一系列有关中国科学探索成就作品中的一个。这则有关陶寺考古的故事中,融入了中国古代天文、建筑、宗教等元素,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古老智慧。

  当AI叩门:作家何为?

  记者:当前人工智能飞速发展,AI写作引发关注,有人担忧“作家会被取代”,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吴岩:在当下,AI技术确实在改变创作业态,它降低了创作门槛,未来或许只需细化指令,每个人都可以生成属于自己的科幻作品。但在当下,一些学生用AI写作业、提取信息,看似便捷,实则陷入“无效阅读”的陷阱。AI或许能复制“技术型写作”,却无法替代“思想型创作”。因为它跟人类的创作方式非常不同,是对已有资料进行概括总结,因此只能写出其他人大致也会写出的词语,无法实现个体的原始创造。

  前些年,我写了一部长篇少儿科幻小说《中国轨道号》,是把回忆录与科幻结合形成新的文类生成模式。像科幻作家韩松的小说,突破了以往科幻的基本模式,通过“时代眩晕感”的文学化呈现,探讨科技异化对人类世界的冲击。这类具有哲学深度的创新叙事,本质是人类生命体验的独特表达,与AI的创作不在同一方向。

  科幻作家需要成为“惯性的破坏者”,也就是打破对科幻题材的刻板认知,探索叙事手法的全新边界,既要像火苗一般冲破桎梏,又要弥合新旧认知的裂痕。这就要求作家既先锋又务实,既叛逆又包容,成为科幻连接现实与未来的桥梁。

  记者:近年来,您关注《西游记》与智能社会的关联。这一独特的视角,给科幻创作带来了哪些启迪?

  吴岩:《西游记》本质上是一个由多元智能体构成的“宇宙”,人、妖、神、佛,乃至草木器物皆有灵,与当下讨论的“智能体多样性”概念高度契合。这里的“智能体”是指具有智能的物体,其中蕴藏的管理逻辑值得深思:孙悟空作为“智能体”,兼具反叛性与成长性;观音菩萨的管理方式体现了“收编教化”,而非“暴力清除”,这种治理模式暗含中国文化对异质性存在的独特认知——非二元对立,而是强调通过道德、信仰、惩罚和教育进行管理。

  这种东方哲学的智慧与西方管理中的刚性约束形成鲜明对比。例如,阿西莫夫提出“机器人三定律”,机器人必须植入服从人类的基底程序,而《西游记》中的“智能体”则经历了从对抗、冲突、协作到共融的动态平衡,或许可以为AI伦理提供新的思考维度。

  想象力教育:当课堂遇见科幻

  记者:您在南方科技大学成立“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为何如此重视想象力的基础研究?

  吴岩:想象力是人类应对未知和不确定性的“核心武器”,而科幻正是想象力的集中体现。过去几年中,我们提出“想象装置理论”,从认知角度将想象过程分解为资源准备、生成和表达三个模块。人的想象力缺失不一定是整体性的,可能只是上述三个过程中某个部分的缺失。通过分解,我们为过去难于进行的想象教育提供了操作途径。

  最近,我的博士生陈发祥在一所小学开展了一个实验,以“校园宇宙飞船化”为主题,引导学生将三角形教学楼想象为“星际舰桥”,校长、教师、学生共同打造“抵御外星危机”的课程。这种沉浸式课程开发让科幻进入课堂,进入孩子们的真实生活。这个过程证明了科幻教育最需要的是“体验式激活”,而非“解剖式分析”。理想的科幻教育不只是讲述“知识点”,而是给孩子们传递“兴奋感”,激发内心深处“想要改变世界”的冲动。

  记者:一些儿童文学曾引发争议,您认为少儿科幻创作有哪些基本原则?

  吴岩:在少儿科幻创作中,我一直提倡所有创作均需基于儿童的认知规律,总结出“暖、炫、薄、灌”四字诀。“暖”即始终坚持“暖色调”,通过儿童视角传递人文温度,让孩子们意识到光明需要主动追寻与创造,自己可以成为故事的主角;“炫”是让科学想象闪光,激发孩子的阅读兴奋感;“薄”指简化科学术语,以故事包裹知识;“灌”讲求用紧凑的叙事抓住孩子的注意力,使其进入科幻阅读心流。

  在我看来,少儿科幻创作的核心是“养育性”。少儿科幻可以写风险、写挑战,但必须让孩子感受到“被守护”。好的科幻作品不是逃避现实,而是赋予孩子们面对现实的勇气。

  未来已来:中国科幻的“破圈”与“出海”

  记者:近年来,中国少儿科幻创作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您如何看待中国科幻目前的发展阶段,对未来写作有何期待?

  吴岩:从深耕多年的科幻前辈,到曾经只写儿童小说不写科幻的作家,从跃跃欲试的青少年爱好者,到不断涌现的新生力量,中国少儿科幻作家队伍由最初寥寥数人扩大至百余人。当前,中国科幻创作已经度过成长爆发期,处于“高原期”。《三体》之后,整个社会对科幻的关注度、市场热度与产业规模均在提升。但总体来说,中国科幻创作尚未突破“硬核宇宙”的框架,“非典型科幻”作品常被视为“不够科幻”而被边缘化,这在无形中限制了科幻创作的多样性与发展性。

  科幻创作要突破标签化思维,不必纠结是不是“硬核”,关键是要写出“中国特点”。我在挪威参加会议时,有学者提出“Co-Futures(共同未来)”的概念,这跟我们的想法是一致的。中国科幻的“未来观”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在不少作品中已初现端倪,比如《流浪地球》中的“集体主义”、《三体》中的中国历史文化元素等。对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历程的深度思考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重构,可能是中国科幻创作的独特路径。

  记者:作为一名科幻作家,又是一位科幻研究者,您认为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科幻能发挥怎样的作用?

  吴岩:科幻可以作为一个国家软文化硬输出的载体。长期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通过好莱坞等塑造“超级英雄”,在一定程度上主导着公众对未来的想象。前几年一些中国学者提出,这是一个“谁定义未来”的问题,必须重视起来,中国也需要在未来定义方向上发出自己的声音。例如,应该有更多的本土科幻作品输出,自主举办更多国际活动,设立全球科幻文化奖,等等。我特别希望,对外国作家运用中国元素撰写的科幻作品,要给予一定奖励。

  在AI与传统的博弈中,科幻的形式也应该发生改变。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找到描述人类状态的恰当方法,应该是当今一代中国科幻作家的文化使命。在这方面,我们跟全世界的科幻爱好者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记者 杨思琪 姜思妮)

【责任编辑:赵阳】
    阅读下一篇: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财界探秘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国科技创新探索,是本土科幻最独特的灵感之源” 的相关文章

              央行12月末黄金储备7329万盎司 连续两个月扩大黄金储备

              央行12月末黄金储备7329万盎司 连续两个月扩大黄金储备

                中国人民1月7日发布数据,中国2024年12月末外汇储备32023.57亿美元,环比减少635.03亿美元;12月末黄金储备1913.4亿美元,共7329万盎司,连续两个月扩大黄金储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外汇局解读   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2024年12月末外汇储...

              特朗普发布会提出多项惊人战略 多国回应

              特朗普发布会提出多项惊人战略 多国回应

                在海湖庄园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在短短一小时内做出了多项令人震惊的声明,并升级对加拿大等国有关主权问题的言论。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他呼吁用经济手段吸收加拿大为美国的一部分,且不排除使用武力夺取巴拿马运河和格陵兰岛,并要求北约国家将国防开支提高至GDP的5%...

              openGauss四年蝶变 开放生态再结“硕果”

              openGauss四年蝶变 开放生态再结“硕果”

                在近期举办openGauss Summit 2024大会上,权威机构发布调查报告,在2024年线下集中式关系型数据库新增市场份额,openGauss系再创新高,达30.2%。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数据库是支撑各类应用软件运行的基础,与操作系统并驾齐驱。中国数据库行业历经二十余年...

              看这座国家太空实验室有多不一般

              看这座国家太空实验室有多不一般

                人类,终将走出地球母亲的怀抱,投向无垠太空。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两周年之际,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日前首次发布《中国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报告》(2024年)(以下简称《报告》),对两年来中国空间站的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进行了系统性总结,集中回应社会各界对...

              10年期美债收益率突破4.7% 全球资产定价之锚为何“异常”飙升?

              10年期美债收益率突破4.7% 全球资产定价之锚为何“异常”飙升?

                在经济数据冲击下,美联储降息预期再度降温,美债持续遭遇抛售。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美东时间1月7日,2年期美债收益率盘尾上涨2.7个基点,报4.297%。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上涨6.1个基点至4.684%,盘中触及4.699%,创2024年4月26日以来最高。30年期美...

              收购格陵兰岛、拿下巴拿马运河、夺取加拿大 特朗普展现“扩张欲”引众怒

              收购格陵兰岛、拿下巴拿马运河、夺取加拿大 特朗普展现“扩张欲”引众怒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不仅要求北约盟友提高军费,甚至还想要直接对它们下手。他在7日表示,美国因所谓“经济安全”“保护自由世界”等需要,必须要买下格陵兰岛,如果丹麦拒绝美国购买,丹麦出口美国的产品“关税会非常高”。他还说,不排除使用军事力量夺取格陵兰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