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市行情 > 全面加快人工智能与科学研究深度融合

全面加快人工智能与科学研究深度融合

2025年08月28日62933

  人工智能(AI)与科学研究的深度融合,正在孕育一场前所未有的科技革命。随着我国在AI驱动科学研究(AI for Science)领域的快速布局与持续投入,AI驱动科学研究的战略方向与发展路径已日益清晰。

全面加快人工智能与科学研究深度融合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加快实施“人工智能+”科学技术行动,加快科学发现进程,率先建立基于AI的新型科研和研发范式,推动我国科技创新走在世界前列。展望“十五五”,AI for Science将成为我国科技体制变革和创新能力跃升的关键引擎,为实现整体科研和研发范式的智能化转型,以及2035年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推动科研范式智能化转型

  首先,AI for Science的本质是通过人工智能解决过去无法解决的重大科学难题,加速原始创新步伐。例如,蛋白质结构预测这一生命科学领域的“世纪难题”正是通过AI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次,AI for Science正在发展新的算法和工具以推动科研的根本性变革。新一代基于AI的科研工具不断涌现,极大提升了科学计算与模拟的效率和精度。而AI for Science更为深远的意义在于推动整体科研范式的智能化转型。这不是个别机构、团队的转型,而是整个科研体系、产业格局的重塑。它将推动科学研究从“作坊模式”转变为“平台模式”。

  然而,目前AI for Science所引发的这场革命,其广度与深度尚未被国际社会充分认识。因此,这正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如果我国能够有效把握,集中力量、系统推进,有望在未来5年内率先实现“平台科研”的新范式,确保中国在全球科技创新中的引领地位。

  架设智能科研“高速公路”

  科学研究的范式变革,首先要依赖于坚实的科研基础设施建设。正如高速公路之于现代经济社会,智能化科研基础设施是AI for Science发展的“底座”。近年来,我国已在科研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初步进展。例如,以玻尔空间站为代表的基础科研平台,集成了文献、数据、计算、实验等多种功能,能够高效支撑科学任务的全流程管理,正迅速成为广大科研工作者喜欢的工具。

  此外,以Innovator+SciMaster为代表的通用科研大模型和智能体研发也取得一定突破,这些智能体不仅能够掌握全学科知识,还具备自主创新和“干湿闭环”科研能力,在保持通用能力的同时,显著提升了科学专业能力。

  打造典型场景与亮点项目

  AI for Science的推广应用需要在重点领域、典型场景中率先突破,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工程”,带动整体科研体系的转型升级。

  在材料领域,推动材料基因组工程利用AI对材料结构、性能和工艺的复杂关系进行建模和预测,大幅缩短新材料的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在化学领域,有机合成是重要分支。AI驱动的有机合成路径规划与反应预测,能够显著提高新分子、新药物的研发效率。智能化、高效率的催化剂设计和催化反应研究也已经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在生命科学领域,AI for Science在蛋白质结构预测、基因编辑、药物发现等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基于AI的分子对接和药物筛选平台已成为新药研发的核心工具,有望推动个体化医疗、精准诊疗等新模式发展。尤其值得关注的是,AI为建立有广泛实际应用的虚拟细胞提供了可能。

  释放科学数据价值

  科学研究的焦点正逐渐从“拼模型”转向“拼数据”。过去10余年,科学界主要聚焦于模型创新,通过不断提升模型的复杂性和能力,解决了诸如维数灾难、对称性、训练稳定性、长程依赖等一系列难题。展望未来,数据的质量和多样性正成为AI for Science进一步突破的核心,如何用好存量数据、布局增量数据成为制胜的关键。其中,存量数据主要包括文献、专有语料、专业数据库等,为AI模型的预训练和知识获取提供了基础。与通用数据相比,科学数据呈现出更强的专业性,涉及复杂深层的学科知识和关联关系,对数据处理和标注提出了更高要求。

  增量数据是推动AI for Science持续突破的助推器。随着自动化实验平台、高通量计算和智能传感设备的普及,科学领域的增量数据产出能力大幅提升。其中,数据社区正在成为增量数据获取和共享的重要平台。通过如“科学导航”等门户的搭建,打造科研人员、数据资源和创新力量有效协同的枢纽,以社区化方式推动科学数据的开放共享、精准标注和共建共治。

  重塑我国科技创新体系

  AI for Science不仅是技术路线的选择,更是重塑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历史性机遇。近年来,我国在AI for Science领域持续投入,无论在基础工具和设施、典型应用场景,还是在实验室智能化改造等方面,均取得了积极进展。

  当前,AI驱动的科研范式变革为我国实现2035年世界科技强国目标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亟需在已有基础上抢抓先机、统筹推进。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从顶层设计、政策支持到一线科研人员协同创新,深入实施“人工智能+”科学技术行动,推动整体科研和研发范式智能化转型,形成以AI为核心驱动力的科研创新生态。唯有把握机遇、持续突破,才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赢得全球竞争的主动权。

  (作者鄂维南 系北京大学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首席顾问)

【责任编辑:朱家齐】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财界探秘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全面加快人工智能与科学研究深度融合” 的相关文章

汉嘉设计创造“完美”并购方案避开监管审核!并购标的价格疑虚增

汉嘉设计创造“完美”并购方案避开监管审核!并购标的价格疑虚增

(原标题:汉嘉设计创造“完美”并购方案避开监管审核!并购标的价格疑虚增)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4年9月10日,汉嘉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股票代码300746.SZ)发布公告称,拟以支付5.81亿元现金方式,收购苏州市伏泰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伏泰...

四次上市未果、原装进口的中国品牌,起底“纽曼斯”和“纽曼思”之争

四次上市未果、原装进口的中国品牌,起底“纽曼斯”和“纽曼思”之争

(原标题:四次上市未果、原装进口的中国品牌,起底“纽曼斯”和“纽曼思”之争)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0月17日,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称,新一轮人口家庭发展状况抽样调查进入组织实施阶段,将全面分析不想生、不敢生原因。生育问题显然已经成为全社会高度重...

德斯泰产能利用率下滑仍募资扩产 高管信披与公开信息“打架”

德斯泰产能利用率下滑仍募资扩产 高管信披与公开信息“打架”

(原标题:德斯泰产能利用率下滑仍募资扩产 高管信披与公开信息“打架”)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深耕PVB中间膜及其光伏组件研发、生产和销售的浙江德斯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斯泰”)拟创业板上市,此次IPO计划募资4亿元,用于年产40000吨PVB功能膜项目。图片来源于网络,...

扬德环能IPO:未上市衰退迹象已现,盈利能力下降恐不满足上市标准

扬德环能IPO:未上市衰退迹象已现,盈利能力下降恐不满足上市标准

(原标题:扬德环能IPO:未上市衰退迹象已现,盈利能力下降恐不满足上市标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1年12月31日, 北京扬德环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扬德环能/公司/发行人)的申请材料成功获得北交所受理,正式向北交所发起冲击。如今距离受理日期已经接近三年,期间发...

实控人姐姐与河南一企业大股东同名同姓的背后 盛普股份关联方信披完整性疑云

实控人姐姐与河南一企业大股东同名同姓的背后 盛普股份关联方信披完整性疑云

(原标题:实控人姐姐与河南一企业大股东同名同姓的背后 盛普股份关联方信披完整性疑云)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联方历来是公众企业备受审视的重点之一,尤其是涉及控股股东、实控人或者供应商、客户的关联方。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3年1月创业板“过会”的上海盛普流体设...

科峰股份IPO过会后第一大客户离奇注销!55项财务数据规律性变化

科峰股份IPO过会后第一大客户离奇注销!55项财务数据规律性变化

(原标题:科峰股份IPO过会后第一大客户离奇注销!55项财务数据规律性变化)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纺织助剂作为纺织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必须的化学品,对提高纺织品的产品质量和附加价值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纺织助剂不但能赋予纺织品各种特殊功能和风格,如柔软、防皱、防缩、防水、抗菌、抗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