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离优质资产后,广和通业绩下滑、H股破发,押注端侧AI难解困局
证券之星 李若菡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5年前三季度,广和通(300638.SZ、00638.HK)陷入营利双降的困境,公司归母净利润更是惨遭“腰斩”。
证券之星注意到,业绩下滑的背后,是公司剥离境外车载前装无线通信模组业务带来的持续冲击。同时,受产品结构及材料采购价格波动的影响,公司毛利率下滑,进一步挤压盈利空间。毛利率承压之际,公司供应商和客户集中度双高的风险随之显现。
目前,公司已在港股成功上市,并全面押注端侧AI业务。但公司新业务营收规模较小,难扛营收大旗。不仅如此,H股上市首日便破发,反映市场信心不足。
连续三个季度营利双降
公开资料显示,广和通提供融合无线通信模组、物联网应用解决方案及云平台在内的一站式服务。公司目前将业务划分为无线通信模组与解决方案两大板块。其中,模组产品包括数传模组、智能模组和AI模组,解决方案包括端侧AI解决方案、机器人解决方案和其他解决方案。
证券之星注意到,公司近年来的业绩增速明显放缓。2023年前三季度及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的营收增速分别为58.96%、5.12%;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59.31%、43.22%。到了2025年,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均已出现负增长。
2025年三季报显示,广和通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53.66亿元,同比下降13.69%;归母净利润为3.16亿元,同比下降51.5%。其中,公司Q3实现营收16.59亿元,同比下降22.56%;归母净利润为9828.42万元,同比下降69.14%。
剥离优质资产对公司造成的负面影响持续至今。2024年7月,因诸多复杂因素影响,为避免出现大额商誉减值的风险,广和通决定将子公司锐凌无线的境外车载前装无线通信模组业务,以1.5亿美元出售给EUROPASOLAR S.àr.l。
据了解,锐凌无线由广和通联合深创投、前海红土等投资机构共同设立,广和通持有其49%的股权。随后公司于2022年以定增和现金支付的方式收购锐凌无线剩余51%股份,实现全资控股,并形成商誉3.03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广和通的重要子公司,锐凌无线对公司整体业绩贡献突出。出售公告显示,2023年,锐凌无线全年营收20.64亿元,净利润为2.04亿元,占广和通当期营收和净利润的比重分别为27%、36%。
尽管出售该业务在2024年为广和通带来1.63亿元投资收益,推动其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8.53%,但此项收益不具备持续性。随着境外车载前装业务的剥离,公司的业绩出现下滑。自2025年Q1起,公司陷入营利双降的困境,并持续至Q3。
2025年半年报显示,无线通信模组业务作为公司的营收支柱,其销量为2277.24万个,同比下滑14.15%;收入为34.46亿元,同比下滑14.51%。
解决方案业务难补收入缺口
证券之星注意到,毛利率下滑进一步挤压广和通的盈利空间。2025年前三季度,受产品结构及材料采购价格波动的影响,公司销售毛利率为17.14%,同比下滑了3.57个百分点。
江海证券在研报中指出,从议价权来看,上游芯片厂商技术门槛较高,对模组厂商拥有较强议价权;下游客户多为大型企业,对模组厂商同样具备较强议价权。
进一步研究发现,模组厂商议价权有限,与供应商和客户集中度双高有关。
在供应端,广和通主要向全球知名的半导体公司采购基带芯片、射频芯片、存储芯片及电子元器件等原材料。2022年-2024 年,公司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金额占比合计分别为 71.12%、72.94%、72.26%,占比较高。
同时,上述相应报告期内,公司来自公司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占总营收的比重均在50%以上,客户结构较为集中。
在业绩承压的背景下,广和通正全力布局端侧AI领域。自2023年成立AIC产品线以来,公司持续聚焦机器人行业的“AI算法+硬件”整体解决方案,并于2024年实现智能割草机器人解决方案的批量交付。2025年以来,公司已实现国内外多家头部客户的导入。
值得一提的是,广和通H股于2025年10月22日在港股上市,发行1.35亿股,发行价为21.5港元/股,共募资29亿港元。据了解,本次H股募集资金的55%将用于研发投入,包括AI技术及机器人技术相关的创新技术,尤其扩大AI模组及解决方案。
证券之星注意到,公司目前来自解决方案业务的收入规模仍然较小。2024年,该板块收入为2.8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仅为3.42%。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称解决方案收入有较大幅度增长,但并未披露具体收入情况。
结合整体业绩表现来看,解决方案业务的增长尚难以弥补因出售锐凌无线车载前装通信模组业务所带来的收入缺口。
值得注意的是,广和通在上市首日开盘不久便迅速跌破发行价,当日跌幅达11.72%。截至10月30日收盘,公司股价报收19.3港元/股,仍处于破发状态。
募投项目遭遇延期或变更
自2017年上市以来,广和通在A股市场累计直接融资12.55亿元。除IPO募资2.09亿元外,公司还通过2019年、2022年及2023年三次定增,共募集资金10.46亿元。
证券之星注意到,除2022年定增资金用于收购锐凌无线股权外,公司其余两次定增所涉及的部分募投项目均出现延期或变更。
2023年,广和通成功募资1.7亿元,原计划用于“高性能智能车联网无线通信模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以下简称无线通信模组项目)及补流。
但在2024年7月,公司决定剥离锐凌无线的车载前装通信模组业务,该募投项目的实施主体随之被出售,公司不具备实施条件。在这一背景下,广和通决定终止无线通信模组项目的建设,并将剩余募集资金4674.2万元用于永久补流。
此外,公司2019年定增所涉的部分募投项目至今尚未建设完成。公司在当年共募资7亿元,用于总部基地建设项目等四个项目的建设及补流。
其中,“超高速无线通信模块产业化项目”因4G超高速产品市场需求不及预期,公司决定终止该项目的建设,并将原计划用于该项目的4210.57万元募集资金调整至“5G通信技术产业化项目”。值得注意的是,“5G通信技术产业化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也曾出现延期,目前已宣告结项。
同时,另一募投项目—“总部基地建设项目”则因施工管制等因素的影响推进迟缓。公司已将该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日期由2024年12月31日延期至2026年12月31日。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总部基地建设项目”累计投入金额为1.8亿元,投资进度为76.51%。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期间,广和通频繁动用募集资金用于临时补流。(本文首发证券之星,作者|李若菡)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财界探秘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