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创新 > 首发经济高地 为什么是成都?

首发经济高地 为什么是成都?

2025年04月11日65457

每经记者 刘旭强    每经编辑 刘艳美

首发经济高地 为什么是成都?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5年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工作会提及,北京将优化相关政策措施,拟首演首发剧目不少于100部;

首发经济高地 为什么是成都?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月,上海海关对企业用于品牌首发首秀首展等的进口化妆品,试行分类检验快速通关模式;

4月11日,由成都市商务局主办的2025“成都首发季”正式启动。启动仪式上,现场发布《成都市推动首发经济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力争到2027年底,落地各类首店累计达6500家。

从打卡第一家店、欣赏第一场秀,到入手首发新品,今年以来,首发经济已成为中国各大城市提振消费的新引擎。尤其是头部城市,正以“首”促新,因地制宜出台相关政策,加快激发消费潜力。

RET睿意德董事、中商数据联合创始人周长青长期跟踪首店等首发经济,他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以首店数量来看,成都稳居全国“首店第三城”位置,展现出超过城市能级的首发经济活力。

成都为什么能打造全国首发经济高地?又如何进一步向全球释放影响力?周长青等专家解读了背后逻辑。

首发经济 北上蓉构成第一梯队

首发经济,是指企业发布新产品,推出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新技术,开设首店等经济活动的总称。

由于自带创新属性,首发经济能体现一个地区的商业活力、消费实力、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品牌形象和开放度,对于激发市场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首发经济发轫于首店经济,聚焦于品牌首店的开设。首店经济,也是目前观察城市首发经济发展最直观的方式之一。翻开首店经济“全国地图”,中商网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引进首店最多的城市,分别是上海(1269家)、北京(960家)和成都(820家)。

“上海、北京、成都,显然处于全国首发经济的第一梯队。”周长青表示,城市首发经济的成熟度,体现了城市消费品类丰富度、新消费场景接纳度,以及消费能级。

四川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首发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郑涛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首发经济,不仅是流量密码,更是消费升级的抓手,能显著带动城市主要商圈的商贸消费增长。

以成都为例,今年春节假期,春熙路商圈首店客流量同比增长40%,销售额占商圈总消费的35%以上。

一地发展首发经济,往往也有利于入驻企业的成长。比如霸王茶姬,2020年在春熙路开设成都首店后,用几年时间从区域性茶饮品牌迅速成长为全国性茶饮龙头之一。

在消费数据、企业发展等显性表征外,首发经济也有利于城市形象的提升。郑涛举例,“比如电影《哪吒1》《哪吒2》爆火后,国漫产业成为了成都在火锅、大熊猫外新的城市名片。”

首发的另外一面,意味着有失败的可能性。而一个城市首发经济发展得好,背后是其极强的创新能力、资金实力,和产品研发的专业度。

“首发成都”,因何而“首”?

成都何以成为全国首发经济“高地”?

往前追溯,从汉代“锦官城”唐宋“扬一益二”的商贸盛景,蜀地自古包容与创造着多元的消费文化。“慢生活”与“快时尚”兼容并蓄的消费文化基因,天然有利于消费发展。

如今,这座包容性极强的城市,有2100万常住人口提供的消费底气,更是年轻人的“活力老家”。2024年初,去哪儿平台出行旅客年龄层段筛选数据显示,热门目的地TOP10城市中,“00后最爱去的城市”,成都位列第一。从消费人口结构看,成都聚集了年轻化、高消费力的群体。

从区位来看,成都依托中欧班列、双国际机场融入全球供应链,拥有辐射西部、链接全球消费市场的区位优势。

周长青表示,首发经济,不仅在“首”,更在于“新”。成都丰富的蜀文化资源、有钱有闲的城市特质、年轻的人口结构、区位条件上的优势,共同构成了其消费创新的实力和信心,也为首发经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土壤。

郑涛则认为,首发经济从创新到产品业态的转化,需要完整的产业链和生态链来托举,这要求城市有相当规模的商业集聚、成熟的市场体系和良好的营商环境。

在郑涛看来,成都,正是如此。成都的商业和消费经济体量,在整个西部首屈一指,并形成了春熙路、太古里、IFS等一批成熟的国际化人气商圈。成都的商圈成熟度、企业入驻度和品牌成长度,很难被其他西部城市挑战,为发展首发经济提供了市场基础。

在政策层面,成都也动得很快。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要积极发展首发经济。此后不久,2025年初,锦江区作为成都核心商业区,率先挂牌成立首发经济发展促进中心,目的是通过整合政府、企业、平台资源,打造首发经济国际示范区。

现今,成都市级层面也发布推动首发经济发展的三年行动方案,引领成都建设“潮流文化策源地、时尚生活引领地、前沿科技孵化地、智能制造领航地”。

可以说,成都正在形成首发经济市场和政策的双轮驱动。

从“全国首发”到“全球风向标”

首发经济对成都的重要性,还在于它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深度绑定。

日前,商务部《关于支持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的若干措施》中提到,积极推进首发经济,办好精品首发季活动,支持相关城市打造各具特色的首发活动品牌,提升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消费引领力等。

跻身“万亿消费城市”后的成都,始终把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视为重要任务。2025年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大力提振有潜能的消费,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周长青认为,成都要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未来必然会与更多的国际城市竞争,这也将给成都的首店、首展、首秀等首发经济提出更高要求。

“成都不能只讲大熊猫的故事,需要大量创新,提供足够多的内容,打造新的商业消费名片。”周长青进一步表示,相比全球潮流风向标城市,成都还需要打造城市级消费IP,提炼出城市消费的新“人设”。

比如说,此前,成都本土电影《哪吒1》《哪吒2》出圈,生动诠释了成都首发经济的生命力和创新力。接下来成都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把其中的文化元素深化成城市文化的新IP。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正在设法打造首发经济的内容支撑和产业生态圈。Fa@成都-“我要首发”服务码上线暨“2025成都首发季”启动仪式上,《行动方案》发布,其中提到,力争到2027年底,成都全市落地各类首店累计达6500家,高能级首秀首展等首发活动超1000场,打造首发经济地标载体100个,培育新消费品牌500个。

郑涛格外关注,政策助力下,成都如何持续孵化出更多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和实体企业。郑涛建议,成都首发经济要与友邻城市错位发展,挖掘自身的独特属性。“相比于依托成熟商圈、更加强调地理标识性的传统首店经济,今后首发经济将越来越强调与展会经济的紧密结合。而展会恰恰是成都的优势领域,今后可以着重挖掘。”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财界探秘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首发经济高地 为什么是成都?” 的相关文章

银行间债券市场推出通用回购交易清算业务

银行间债券市场推出通用回购交易清算业务

  据中国货币网10日消息,为规范间债券市场通用回购交易清算业务维护相关参与主体合法权益,防范交易清算风险,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以下简称同业拆借中心)、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清算所)于4月10日,联合推出银行间债券市场通用回购交易清算业务(以下简称通用回购...

债市回调引关注 银河基金详解后市影响

债市回调引关注 银河基金详解后市影响

  上证报中国网讯(记者陈玥)债基为什么会出现下跌?投资者该如何面对债基下跌?在近期的债市回调中,这些成为投资者集中关注的问题。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4月24日,债市迎来调整,统计数据显示,截至4月24日收盘,国债期货全线收跌,其中30年期主力合约下跌1.17%。图片来源于网络...

债市观察:央行再提长端利率风险 30年国债重新站上2.5%

债市观察:央行再提长端利率风险 30年国债重新站上2.5%

  新华财经北京4月29日电(王柘)上周(4月22日至4月26日)债市走向在周三急转,收益率由跌转涨,全周收益率曲线陡峭化上行。周二,10年期国债活跃券收益率下探触及2.215%,再创2002年以来新低。央行于周三发文,再度提示长端利率风险,同时提出“要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

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即将开闸!影响几何?个人能不能买?

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即将开闸!影响几何?个人能不能买?

  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即将开闸!5月13日,财政部发布《关于公布2024年一般国债、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有关安排的通知》,根据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期限包括20年期、30年期、50年期,都是按半年付息。其中,2024年超长期特别国债(一期)为30年期固定利率附息债,将于5月17日招标发行,竞争性招标面...

明起发行 首单大行TLAC非资本债即将落地

明起发行 首单大行TLAC非资本债即将落地

  国有大行TLAC(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券发行在即,、将分别“试水”发行300亿元。其中,工行首单定档5月15日,将打响国内全球系统重要性(G-SIBs)TLAC非资本债“第一枪”。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按照前期公告,5家入选G-SIBs的国有大行计划发行TLAC非资本债...

债市呈现震荡格局 短期风险总体可控

债市呈现震荡格局 短期风险总体可控

  近期受“利率接近前低+止盈诉求上升+政策扰动”等因素影响,债券市场出现明显脉冲。分析人士认为,展望5月,由新债供给提速带来的市场扰动料增多,但考虑到货币宽松的可能性以及市场有效需求仍显不足的现状,债市风险依旧可控。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扰动因素增多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