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发转债即将“退场” 收官阶段转股规模飙升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日前发布《关于“浦发转债”到期兑付暨摘牌的公告》,意味着这只发行规模达500亿元的可转债即将“退场”。就在临近到期日的四个月里,随着两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MC)和该行第二大股东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移动”)相继出手,浦发转债转股进程提速,转股规模和速度均大幅提升,明显缓解了浦发银行的兑付压力。
根据公告安排,浦发转债将于10月23日开始停止交易,10月22日为浦发转债最后交易日。在停止交易后、转股期结束前(即自2025年10月23日至2025年10月27日),浦发转债持有人仍可以根据约定的条件将浦发转债转换为公司股票。浦发转债到期日和兑付登记日为10月27日,未转股债券将于10月28日完成本息发放并正式摘牌。
公告显示,根据《上海浦东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的规定,在本次发行的可转债期满后五个交易日内,公司将以本次发行的可转债的票面面值的110%(含最后一期年度利息)的价格向投资者赎回全部未转股的可转债。浦发转债到期合计兑付人民币110元/张(含税)。
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17日,浦发转债未转股比例为15.66%,未转股金额为78.29亿元。截至今年6月26日,浦发转债转股进程还几乎处于停滞状态,未转股比例高达99.99%。
关键时间节点,中国移动出手。10月17日晚间,浦发银行公告称,截至2025年10月13日,公司总股本为318.29亿股,持有该公司股份为57.85亿股,持股比例为18.18%。随公司可转债持有人持续转股,截至2025年10月16日,该公司总股本增加至325.03亿股,中国移动持股比例被动稀释至17.80%。2025年10月17日,中国移动将其持有的187.41万张可转债转为公司普通股1.50亿股。转股后,中国移动持股比例由17.80%增加至18.15%,触及1%的整数倍。
该行稍早前发布的另一份公告显示,中国移动于2025年10月13日将其持有的5631.45万张可转债转为公司普通股45.02亿股。转股后,中国移动持股比例由17.00%增加至18.18%。
在此之前,信达投资、东方资产两家AMC“挺身而出”。
9月30日晚间,浦发银行在《董事会2025年第十次会议决议公告》中披露,基于对公司未来经营发展的信心,东方资产及其控制的一致行动人通过二级市场购入普通股及可转债转股的形式增持公司股份。截至9月19日,东方资产持有公司普通股93865.40万股,占公司普通股总股本比例为3.03%。截至9月29日,东方资产持有公司普通股107299.96万股,持股比例为3.44%,另持有公司可转债860万张。
这份公告还显示,根据《公司章程》等有关规定,经东方资产推荐,董事会同意提名计宏梅为公司董事候选人,并提交股东会审议,自董事任职资格获监管核准后正式履职。据披露,计宏梅现任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分公司党委书记。
6月下旬,浦发银行披露,公司收到和信达投资的通知。截至2025年6月25日,信达证券管理的信丰1号单一资产管理计划通过上海交易所系统累计增持公司可转债约1.18亿张,占浦发转债发行总量的23.57%。2025年6月26日,信达证券管理的信丰1号单一资产管理计划将持有的公司可转债约1.18亿张,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系统转让至信达投资账户。6月27日,公司收到信达投资的通知,将其持有的约1.18亿张浦发转债转为公司A股普通股。
有机构表示,主要股东的持续转股动作不仅优化了浦发银行股权结构,也降低了最终兑付压力,体现了中长期资金对银行板块配置价值的认可。研究指出,2025年6月末浦发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91%,若转债完全转股,静态测算核充率有望提升48个基点至9.39%,这将有益于浦发银行夯实资本实力,打开扩表空间,巩固业绩改善基础,推动经营向好趋势延续。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财界探秘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