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超长期特别国债暂按央地各使用5000亿安排
近日公布的中央财政预算报表显示,政府性基金预算中,2024年超长期特别国债收入预算数为10000亿元,支出预算数为10000亿元,其中中央本级支出暂安排5000亿元、对地方转移支付暂安排5000亿元。“今后根据具体分配情况再作调整。”财政部在《关于2024年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的说明》中表示。这印证了21世纪经济报道此前关于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分析(详见:解码超长期特别国债:投向哪,何时发,央地如何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也是今年特别国债和以往不同的地方,此前特别国债要么全部中央本级使用,要么全部地方使用,而今年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本级、地方本级都会使用。
历史上,中国曾多次发行特别国债:第一次用于补充四大行资本金。1998年8月,财政部宣布发行期限为30年的2700亿元特别国债,向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定向发行,所筹资金专项用于补充四大银行资本金。此次特别国债全部由中央本级使用。
第二次用于购买外汇注资中投。2007年6月,财政部向农业银行和社会公众发行1.55万亿元国债用于购买约2000亿美元的外汇。财政部先向农业银行定向发行1.35万亿元国债,筹集到人民币资金后向央行购买等值外汇,央行再用出售外汇换取的人民币资金向农行购买特别国债,同时财政部向社会公开发行2000亿元国债。此次特别国债全部由中央本级使用。
第三次用于抗疫等相关支出。2020年发行了1万亿抗疫特别国债,其中7000亿通过政府性基金转移支付下达至县市,主要用于公共卫生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建设、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等基建项目,该部分资金可作为项目资本金,由地方负责偿还。 余下3000亿资金到账后调入一般公共预算,通过特殊转移支付机制下达至县市,主要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这部分资金主要由中央财政负责偿还。此次特别国债全部由地方使用。
此次预算报表也披露了此前特别国债的收支情况。报表显示,2024年中央特别国债经营基金财务收入预算数为454.13亿元,比2023年执行数增加1.49亿元,增长0.3%,主要根据特别国债年度付息金额和上年结转因素测算。 2024年中央特别国债经营基金财务支出预算数为454.47亿元,与2023年执行数持平,全部为中央本级支出。
据财政部印发的《中央财政外汇经营基金管理办法》(财金〔2008〕118号),中央特别国债经营基金财务收入来源于中投公司经营收益和企业所得税,用于支付1.55万亿元特别国债利息及相关发行费用。
此外,为做好抗疫特别国债的还本付息工作,设立“抗疫特别国债财务基金”,用于中央财政安排付息资金和地方财政归集还本资金。
报表显示,2024年抗疫特别国债财务基金收入预算数为272.35亿元,与2023年执行数持平,主要根据抗疫特别国债付息金额测算。 2024年抗疫特别国债财务基金支出预算数为272.35亿元,与2023年执行数持平,全部为中央本级支出,用于2020年发行的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付息。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为系统解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进程中一些重大项目建设的资金问题,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3月5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表示,从主要投向看,按照问题导向、精准突破、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原则,聚焦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进程中的大事难事。初步考虑,超长期建设国债将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粮食能源安全、人口高质量发展等领域建设。这些领域潜在建设需求巨大、投入周期长,现有资金渠道难以充分满足要求,亟需加大支持力度。
3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苏社在回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关于超长期特别国债进展时的提问时表示,发展改革委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具体方案,细化完善支持领域,进一步明确工作要求。总的考虑,就是要统筹好“硬投资”和“软建设”,集中力量解决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进程中的一些重大问题,为如期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夯实基础。
刘苏社表示,下一步将会同有关方面迅速做好组织实施工作。一方面,聚焦科技创新、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粮食和能源资源安全、人口高质量发展等重点领域,组织开展项目谋划储备、前期工作和建设实施,支持一批高质量项目建设。另一方面,抓紧推动出台实施相关配套政策措施,通过体制机制改革破解深层次障碍,与重大项目建设形成合力,确保各项任务高质量落地。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财界探秘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